{{ title }}
{{ errorMessage }}


{{ errorMessage }}





{{ registerSuccessMessage }}

侯德昌

  • 来源: 大国艺术家
  • 2019-04-28 07:51:49

摘要: 侯德昌先生认为艺术创作应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国画创作深受影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山水画的户外对景写生,给画坛带来了清新的面貌,让人刮目相看

侯德昌,1934年生于河南辉县市孟庄镇,他自幼酷爱书画

侯德昌,1934年生于河南辉县市孟庄镇,他自幼酷爱书画。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196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陶瓷美术设计专业,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任教国画山水课并潜心创作研究山水画。他现为中国美协会员。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96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后留校执教,现任该院绘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书画 。
1974年与白雪石合作山水画《长城脚下幸福渠》入选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77年为毛主席纪念堂书写“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获文化部奖。
1982年作品《崂山图》参加法国沙龙美展 。
1983年开始探索刻字艺术,1984年所作书法入选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并先后三次在北京、河南举办刻字书法展。出版有《侯德昌刻字书法选》。
1986、1988年先后应邀赴美国、新加坡访问讲学、举办个人书画展。侯德昌生长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自幼酷爱书画。1950年考上辉县一中。
1953年入汲县(今卫辉市)师范学习,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196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陶瓷美术设计专业,70年代后期任教国画山水课,同时,到祖国的名山大川去进行写生收集素材,潜心创作研究山水画。
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党中央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在从全国书法界征集的万份稿件中,侯德昌书写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十七个大字被选中,制成金字镶嵌于瞻仰大厅。受到中央领导、专家和群众的好评,获文化部嘉奖。
1982年,他创作的国画《崂山图》参加了法国沙龙美展;八十年代初,他以黄山为主题,创作了《黄山松谷》、《黄山秋色》等系列山水画,被美术界誉为“侯黄山”;
1992年,为我国申办奥运会,他主笔创作了百米长卷《中华魂》,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1994年国庆前夕,他为人民大会堂东厅主笔绘制巨幅大型山水画《幽燕金秋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称赞。江泽民同志说:“画的气势很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1995和1997年,他为中南海创作《山永寿松长青》和几幅独具特色的山水画;
1999年,他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创作巨幅山水画《长城雄关图》等。
2001年1月13日,他又受到江泽民主席的亲切接见。侯德昌对刻字艺术的研究造诣也很深;
1989年《侯德昌刻字书法选》书出版发行。
1992年《篆书艺术》出版后,得到了张仃、黄苗子、许麟庐等老一代书画家的高度评价。1998年他历时八年,用尽心力又完成了《篆书艺术粹编》稿。
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朱镕基总理亲自为他颁发聘书。
侯德昌先生认为艺术创作应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国画创作深受影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山水画的户外对景写生,给画坛带来了清新的面貌,让人刮目相
侯德昌侯德昌
看。明暗、聚焦透视、色调等等一些西画的特征拓展了国画的绘画语言,也使许许多多人一拥而上,形成一种一时的创新时尚,唯新即佳。从而忽视传统文化中主流的东西,甚至对国画的笔墨纸张等工具材料产生疑虑。他感到这些都是偏激的、短视的。他说:“传统绘画是一部沉积深厚的巨大宝藏,需要我们非常虔诚地去对待、去探求。我在读前人画册时有一个习惯,就像读书记笔记一样,将自己认为有所启迪的形象画下来。一棵古松,一道飞泉,几块石头,以加深对古代作品的理解,从中摸索出规律。方法虽不巧,但深感受益颇深。”
他说:作画稿的过程,也是锤炼山石树木结构的过程。写意山水画,最忌结构松散,再流畅淋漓的笔墨,没有完美的造型,也很难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他说:无论是画苍岩绝壁,还是去画飞瀑小溪,大自然中那些充满生命活力的景物都让人深感清新。作画就要让画面始终保持这种清新的气息,让画面充满一种蓬勃的朝气。前人已从大自然中撷取山石的各种皴法,要用心体会,有自己的想法,不沉迷于古人的程式,不步其迹,另辟蹊径。有所继承有所发展。
侯德昌先生早年习书法,中年以后开始研习山水画,以书入画。学传统,不受某家某派之桎梏,临百家画稿,为我所用。以画松为例,侯德昌先生摹写历代画松法,从唐宋元明清名迹到近现代各家画作,不管其风格如何,总以自家笔法意临、摹写,不求一笔一画的形似,并将观画之心得记录于画稿,以求画道研深入微。长年累月,如同日记一样,画稿达数千幅。
侯德昌所作画稿,以线描胜,或繁或简,用线精练概括。山石树木姿态优美,大小、长短、疏密组织有
侯德昌侯德昌
序,结构谨严。以传统为师,以自然为师。侯德昌先生常常驻足于松林丘壑中,静思冥想,看山不厌。侯德昌能将自然的优美和壮美相结合,兼具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同时对景物取舍有度。侯德昌山水画虚实相生,动静相宜,刚柔相济。情思所寄,令人如临其境,回味无穷。
侯德昌的山水画功力深厚,生活气息浓重,布局严谨,气势如虹。侯先生擅画大画,自是他师法自然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得。多年来,侯德昌先生经常为国家重要场所作巨幅作品。1995年在西山创作《山永寿松长青》巨幅山水画期间,除了写字画画,就到玉泉山、樱桃沟、香山公园去画古松,凝思静观,深信唯有看松入骨髓,才可得松之真,进而步入心手相印的境地;1998年为中央军委创作《长城雄关》收集素材,从黄崖关到司马台,从古北口到慕田峪、八达岭长城。每日早出晚归,不畏辛苦,历时半月有余,面对雄伟长城、崇山峻岭、苍松古柏、潺潺溪流、日日临写,笔耕不辍。

有些书画从业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热衷于社交,能甘于寂寞、严肃治艺的人不多。但侯德昌却像个老农一样,勤勤恳恳耕耘,有些人说他傻,他却始终守着“先有人品,后有品画,人无品格,下笔无法”的信条。黄苗子在《侯德昌刻字书法选集》前言中写道:“和德昌同志交往,使我感到他是个木讷诚朴,依然具有中原农村气息的老实人。他日夜工作不息,却不多说话。这令我想起潘天寿先生生前的名言:‘做人不可不老实,艺术却不能老实。’”在书法上,他的奇谲变幻和他的为人,正应了这句话。 作为工艺美术家、国画家、书法家的侯德昌先生取得的累累硕果令人注目,但他不矜才傲物,不故做高深,行云卷舒,耕耘不止。他在3年内完成《侯德昌隶书集》、《侯德昌草篆集》、《侯德昌书画集》3部书。真可谓“艺无止境闯画坛,书画同辉又同源,德才齐昌使人赞,累累硕果天地宽。”

代表作品

为申办奥运会主笔创作了百米长卷《中华魂》,为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主笔绘制大型山水画《幽燕金秋图》,为中南海创作了《山永寿松长青》和几幅山水画;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创作巨幅山水画《长城雄关图》等。
《幽燕金秋图》当为经典之作。作者在画中融山水的磅礴和时代的气概于一体,将生命的色彩和大自然
作品作品
的色彩相交融,鲜丽而永恒,实为天地大美的象征,也是画家赤子之心和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眷恋的写照,是饱含对国家、对人民、对自然、对自身的真情的时代巨制。他在吸收张仃先生创意的基础上,亲赴八达岭采风,深得长城之“神韵”与“精髓”。该画长16米、高3米,从实地写生到完稿历时4个月,集中描绘了从老龙头到居庸关这段长城的恢宏气势和雄浑风姿,是目前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
《幽燕金秋图》首先便以气势先声夺人,这幅鸿篇巨制无论取势、布势、写势,都极为成功,既得山水自然之气概,又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内在气概。一位领导人评价“画的气势很大,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再论意境,《幽燕金秋图》勾画出千岩万壑、层峦叠嶂的景色,群山环抱、峰峦叠嶂,蜿蜒曲折的长城盘卧其上,青松、夺目的红叶、瀑布与云雾。整个画面虽取自自然之象,却又表达和营造了象外之境,它展现了画家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深深依恋和向往。三论笔墨,《幽燕金秋图》一画,可谓“笔动能静,气放而收;笔静能动,气收而放。此笔与气运,起伏自然,纤毫不苟。能会此意,即为法家;不知此理,便是匠习。”。四论章法,此作构图布局颇讲章法,注重画面远景、中景、近景的协调统一。尺幅之中,传达出无限天地。无论是云烟雾霭中的群山,还是岩石上傲然挺立的青松,盘卧的长城,都传达出华夏民族巍然不屈的民族气节。

出版物

1989年,《侯德昌刻字书法选》出版发行;1992年,《篆书艺术》出版后,得到张仃、黄苗子、许麟庐等老一代书画家的高度评价;2002年,出版《篆艺通典》;2003年,出版《人生宝典》(合著);2004年,出版《侯德昌书画》;2005年,出版《侯德昌隶书古诗》;2006年,出版《侯德昌草篆》;2007年,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侯德昌耿安辉师生画展”;2008年,出版《当代书画家——侯德昌》。

他是“从不卖画的书画家”,作品悬挂人民大会堂名字却少有人知!

在中国当代书画界,有一个非常奇特的怪现象:有人声名显赫,却作品不传,有人默默无闻,却颇有建树。能说会炒的人,往往会受到瞩目,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比如,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这位书画大师,许多人都叫不上他的名字,但是,一提及他的作品,大家肯定会有所耳闻。侯德昌先生书写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