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
{{ errorMessage }}


{{ errorMessage }}





{{ registerSuccessMessage }}

大国脊梁·圣境峰光——高原雪山画派作品展(浙江站)

大国脊梁·圣境峰光——高原雪山画派作品展(浙江站)

中国西部高原,耸立着一座座圣洁的雪山,巴颜喀拉、唐古拉、喜马拉雅山脉雄居于此,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发源于此,孕育了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中的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雪山下的信徒和民众将雪山敬为神山净土虔诚朝拜;雪峰中的攀登者以雪山精神为指引奋勇向前。西部高原大美的自然地貌、丰富的人文资源、厚重的历史积淀吸引了世界各地文学艺术家的目光,画家们更是对西部高原的奇异景观和神秘色彩梦绕魂牵、留连忘返。他们用绘画语言讲述对雄伟山川的敬畏之意,表达对雪域高原滋养草甸湖泊、江河大地的感恩之情。

回顾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从魏晋的附属至隋唐的独立,从宋元的兴盛至明清的多元,山水画的表现方式由客观观照走向主观抒发,最终成为士人寄情于艺的艺术创作方式。20世纪初,随着西方现代思潮的涌入和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绘画传统的发展迅速向现实观照与民族革新转向,传统山水画的现代转型也便由此拉开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要求山水画关注现实、走进生活的变革声音日益凸显,这样的需求很快催生了大规模的山水画写生活动和群体发展——以赵望云、石鲁为领军者,继承和发扬延安革命文艺传统,衍生出具有厚重豪放的现实主义山水画风格的“长安画派”,以傅抱石、钱松嵒、亚明等为代表,怀揣着对传统笔墨进行现实表现的思考进行二万三千里游历写生的“新金陵画派”,皆是此一阶段的成功典范。 

遍观中国历代绘画的雪景图创作,有王维、赵松雪、黄公望、沈周等取材江南山水所作的雪景图,有荆浩、关仝等擅绘中原太行山水雪景图,有范宽等以秦岭终南山山水为题材而作的雪景图,却鲜见以西部高原雪山为主题创作的中国画雪景图。现当代,交通逐渐便利,民族愈发融合,不少画家开始以西部高原雪山为造化之师,创作出以高原雪山为主题的中国新山水。从张大千、吴作人、吴冠中、常书鸿等气韵流动的雪山画作,到尼玛泽仁、于志学、李兵、李小可、李金远、邱笑秋、管苠棡、刘浪涛、周裕国、朵尔基等画家在汲取前人笔墨基础上创造的崭新图式,一代代画家不断实践着中国美学史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追求。尤其是四川画家李兵先生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独立探索提炼出表现高原雪山的新皴法——“块斧劈皴”(也有人称之为“李兵冰雪皴”)和独特的“挤白”“衬白”染雪法等,填补了中国水墨高原雪山画法的空白,开创了冰雪山水画的新境界,成为中国水墨雪山画体系的创立者和领军人物。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大国脊梁·圣境峰光——高原雪山画派作品展”陆续在北京、青海、西藏、云南、新疆巡展并获得广泛赞誉。在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于去年全国五地巡展基础上,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贵州省美术家协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将共同开启《大国脊梁·圣境峰光——高原雪山画派作品展》陕西、浙江、重庆、贵州、山东巡展,以祖国高原雪山风貌为蓝本,展现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崭新的精神面貌与文化追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行动纲领和战略路径。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画家们对水墨雪山画的艺术探索仍将继续深入、不断前行。我们相信,通过本次浙江巡展,对“水墨雪山”这一学术命题的持续探讨将激发更多山水画家参与到高原雪山题材的创作中来,与此同时,也必将吸引浙江人民对祖国西部高原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的崭新认知和喜爱,以实践创造夯实文化创造,让历史进步见证文化进步,以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