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
{{ errorMessage }}


{{ errorMessage }}





{{ registerSuccessMessage }}

交通路上、公园广场、文化街区,处处都有古厝身影 千年闽都 跃然眼前(解码·赓续文脉)

  •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9-10-15 12:54:08

摘要: 福州安泰河畔,沿河古榕垂髯。静逸河水南侧,一片名为朱紫坊的古民居鳞次栉比。这片始建于明代的建筑,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安泰河畔,沿河古榕垂髯。静逸河水南侧,一片名为朱紫坊的古民居鳞次栉比。这片始建于明代的建筑,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由上至下为:
  福州开元寺。 
  叶 诚摄
  福州三坊七巷。 
  李 芳摄
  本版制图:张丹峰


核心阅读

  图书馆、博物馆、公园、街区……在福州,古厝有很多“打开方式”。在这里,保护修缮不是最终目标,重要的是如何发掘历史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传承千年文脉。众多古厝的变身就是活化利用的探索和尝试,为的是让历史文化遗存更好地与现代生活、与市民和游客互动。

    

  不久前的中秋和“十一”假期,福州市澳门路上的林文忠公祠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处。这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祠堂,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林氏后裔及福州乡贤为纪念林则徐集资兴建的。漫步其中,咸丰皇帝赐予林则徐的3座石碑、道光皇帝御书“福寿”匾额、林则徐的书札手稿等文物呈现眼前。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传承闽都历史文脉,彰显千年古城风貌。近年来,福州市全力修复保护古厝、发掘文化内涵,让其焕发生机。

  梳理老城记忆,让历史建筑“保下来”“活起来”

  如今游人如织的林文忠公祠,曾经住满了居民,文物建筑也因为年久失修破败不堪。“1982年,林文忠公祠辟为林则徐纪念馆。福州在保留原有古建筑本体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历史记载与专家研究,按原貌修复了林文忠公祠。”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副馆长钟田田介绍,2008年,林则徐纪念馆进行扩建,进一步增设“林则徐史绩展”。

  修复保护、不断升级,林文忠公祠的蜕变,正是福州推进古建筑保护修复的缩影。

  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福州,历史遗迹众多,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746处,历史地段19处,历史建筑、特色建筑428处。如何保护好数量众多的历史遗产?“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福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表示。

  近年来,福州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全面梳理老城历史记忆、古城符号和福州元素,突出闽都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先后确定了两批历史建筑(群),合计公布5批754处历史建筑和13处历史建筑群。下一步,将通过挂牌保护,加强研究、修缮、保护、利用和宣传等方式,让这些历史建筑“保下来”“活起来”。福州还启动了首批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同时完成福建船政建筑、华林寺大殿等数十处重点文物和涉台文物修复工程。按计划,福州将于2020年完成20项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作与100处历史建筑保护修复。

  修复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形式发掘文化内涵

  福州安泰河畔,沿河古榕垂髯。静逸河水南侧,一片名为朱紫坊的古民居鳞次栉比。这片始建于明代的建筑,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13日,古老的朱紫坊展现崭新活力。当天,2019福建文创市集拉开序幕,非遗新生、高校青创、文博创意等主题交替在安泰河畔与古厝间吸引四方游客。

  举办这样的活动并非个案,以“活力街区”为基本定位,朱紫坊引进漆文化、阅读空间、客栈民宿、艺术工坊、众创空间、亲子体验、教育培训等文化体验休闲类业态,主动将街区打造成福州现代城市的教育地标、艺术聚落、时尚河坊。“我们特别在朱紫坊设立了漆艺展示中心,这片古厝群如今已经成功承办了两届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吸引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参展,成为集中展现福州漆艺与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古厝新生,修复保护不是最终目标,挖掘当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才能找到一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如何发掘文化内涵、传承千年文脉,福州不断创新。

  漫步台屿河公园,古榕与红砖厝两个文化广场引人注目,这是在2017年综合治理时,勘察发现一座民国时期的红砖厝与一株二级古树,于是两座广场应势而建,既增加了公园文化韵味,又留住了乡韵乡愁;

  走进修缮一新的福州苍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深入挖掘街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通过老字号、老故事、名人轶事,形成具有浓郁的台江中西合璧建筑文化和典型闽商文化特色的风情一条街;

  深入闽侯县林柄村,这里的百年古厝李宅摇身一变,成为开展国学活动的书院,让村民、游客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既有颜值更有书香;

  结合当地民俗节日,以古建筑为载体的文化街区,举办中秋摆塔、重阳登高等特色民俗活动,让历史文化在新时代得以延续传承。

  延续文化遗产原有使用功能,又嵌入现代生活

  8月,乘坐福州地铁的乘客惊喜发现,身边多了古厝地图与首批古厝文化宣讲员的身影。“我们特别梳理了地铁站点周边的古厝分布,提炼精华游览路线。宣讲员则会以专业视角,宣传福州古厝的历史文化。”福州市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地铁,9月初,福州19路的28辆公交车也有了全新面貌。车体精心涂装上古厝图片,灯箱广告则显示12处代表性古厝建筑介绍,“福州古厝”主题公交车带给乘客不同体验。

  让古厝化为交通路上流动的风景,这是福州探索古厝动态保护的又一尝试。如何让古建筑“活”起来,福州不断探索历史建筑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新路径。“我们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坚持合理利用与转化创新,有针对性地从利用模式、改造技术、管理机制、公众参与等角度探索有效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路径。”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翁国平说。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内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筑,近年来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福州传统民俗展示、体验活动,吸引了脱胎漆器、软木画、油纸伞等民间艺术业态入驻,延续了历史文化遗产原有的使用功能,又嵌入了现代生活。自2015年以来,三坊七巷已连续4年每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古老街区焕发出时代活力。

  罗源县西兰乡洋坪村、永泰嵩口镇等多个示范项目所在社区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促进社区发展。其中,永泰嵩口镇推出松口气客栈、嵩口公益图书馆、月溪花渡图书馆综合体等一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范本,形成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的“嵩口模式”。

  仓山区将林森公馆打造成全公益绘本馆,成为周末亲子打卡好去处;长乐琴江村开辟琴江博物馆,成为当地重要文化旅游阵地。

  “为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古厝旅游需求,我们推荐了四大经典福州古厝、8个福州古厝必去‘打卡点’,设计古园林系列、古祠系列、老洋房系列等10条福州古厝主题旅游线路,展示了福州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积极成果。”翁国平说。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 标签

今日头条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