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杭州拍电影,你会有一种主动想表现杭州元素的愿望吗?现在人们把你们三个打包成一个“杭州新浪潮”的说法,这个具有共性的概念还能接受吗?顾晓刚:杭州从G20之后,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我的家乡富阳区,为迎接2022年的亚运会也进行着城市历史以来最大一次的有机更新,我很想通过一个故事把这个变化描绘下来。
顾晓刚
仇晟
祝新
提 问:孙昌建
受 访:顾晓刚(《春江水暖》导演)
仇晟(《郊区的鸟》导演)
祝新(《漫游》导演)
【1】
请你们简述所上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专业),自己生活的大致区域,自己喜欢的三位导演。
顾晓刚:高中以前都在富阳完成,生活也在富春江畔度过。大学进入了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大学后半程又常跑去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广告系旁听。
仇晟:濮家小学,杭州外国语学校,清华大学(读生物医学工程系),后前往香港浸会大学学习电影制作。
小学时生活在机神村,老东站附近,运河边。现生活在城北。
喜欢的导演是大卫·林奇,格斯·范·桑特,洪尚秀。
祝新:崇文实验学校,杭州第六中学,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广告专业。
我的大致活动区域:杭州城站火车站到西湖边。喜欢的三位导演是斯坦利库布里克、莫里斯皮亚拉和凯莉雷查德。
【2】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拍电影的念头,在拍这部故事片之前有其他拍片的经验吗,短片、广告和纪录片?
顾晓刚:2011年有了想拍电影的念头,那会大学二年级正在学服装,之前没有任何拍片经验,就去转塘的美院影视广告系旁听,然后借钱买了一台5D2,开始了纪录片的拍摄。
仇晟:从高三那年看了格斯·范·桑特的《我私人的爱达荷》开始,有了自己拍电影的想法,读完电影硕士,一步步开始实现。
之前拍过十来部短片,各种类型都有,恐怖片,爱情片,喜剧,剧情。也拍过大大小小一些广告。
祝新:大二的时候,因为觉得童年的感知快要逝去了,需要有一些东西被保存下来,于是马上去做了。拍过广告、短片。
【3】
有了一点拍短片和纪录片的经验,在拍摄本片和制作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资金、剧本、现场把控还是后期制作?
顾晓刚:最大困难的还是资金和制片难度,一方面拍摄两年,又是非职业,还需要探索一些美学问题,这些对于资本来说都是不可控和不可见因素,所以找到情投意合,完全百分之百信任我们的资方很困难,起初一年一直靠借款完成。
仇晟: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前期,当时剧本反复改过几稿,受到很多质疑。融资也四处碰壁。一度我放弃了这个项目,转而开发一个网络电影。但过了半个月之后,还是挂念着这个电影,并且想到了一个新的角度。就回来重新写,找到了第一笔资金。
祝新: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这会影响拍摄的时间、演员、制作、现场把控等,其他像剧本也一直在调整,这只是我的一个状态,而不是我遇到的问题。照正常来说,这个作品要有高过一百倍的资金投入,现在我只用了百分之一的投入,但我不认为它影响到我的表达,只是这种表达是用另一种形式呈现的。
【4】
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拍摄前和现在的成片,哪些是在你可控范围内,哪些已经超出了你的范围,大家都在讲完成度,你觉得完成度怎么样?
顾晓刚:可控的相对就是个体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吧,其他觉得都不可控,都超出我的控制范围,比如四季的风景和时代变化。完成度就最后来说是超出我们预见的。
仇晟:应该说大体的叙事和情调都和最初的预想差不多。但因为部分戏写得比较累赘或者拍得一般,片子的体量减小了很多,原来按剧本是个三小时的框架。在目前保留的戏上,我觉得完成度还可以,有八成吧。
小孩子部分的呈现是一个惊喜,他们演出了很多剧本上都没有的言外之意,让我也发现了童年的丰富性。
祝新:除了预算影响的部分之外,其他都在我的控制范围内。我觉得每一个作品都应该会有各种遗憾,这部电影的遗憾也很明显,我会在下一部片中很快地解决制作的问题。
【5】
你们的片子中,非职业演员出演成为一大亮点,当然你们本身也可以说是“素人”导演,是和“演员”一起成长完成了该片,在拍摄中,这些非职业演员给你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顾晓刚:有一场戏的内容是,二嫂陪儿子去商场买衣服,我们化妆师给二嫂打扮了一番,我们觉得很美。二嫂是一个真实的渔民,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在船上,拍完戏她说:“从结婚后就从来没有打扮过了”。那天她还一直对商场的小火车很在意,我们都很好奇,她说:“从来也没有坐过火车,最大的心愿是坐一次火车。”在转场去往下一个拍摄片场前我们一起陪她坐了一次小火车。我的心理比较复杂,也欣喜,至少电影,切实地让他们有了另外一种人生体验的可能性。
仇晟:素人演员给我带来很大惊喜。拍摄中,发现过多的指导反而会让他们迷惑,让他们自然演出反而更好。比如,在拍摄狐狸和小夏昊漫步公园那场,我告诉狐狸,让她感到想拥抱夏昊的时候再抱。开机后,两人一直走,突然起风了,狐狸就在那刻抱住了夏昊,让全场人动容。
祝新: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对角色的理解随着拍摄的推进也不断加深,之前我对他们说这只是一个伦理故事,我和他们的互动也只是浅层的,慢慢地他们对角色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素人和职业并没有根本意义上的鸿沟,只要他们有美丽的灵魂,他们就会把角色映照在电影上,虽然在完成度上会有缺憾,但于我还是一个很珍贵的记忆。
【6】
在杭州拍电影,你会有一种主动想表现杭州元素的愿望吗?现在人们把你们三个打包成一个“杭州新浪潮”的说法,这个具有共性的概念还能接受吗?
顾晓刚:杭州从G20之后,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我的家乡富阳区,为迎接2022年的亚运会也进行着城市历史以来最大一次的有机更新,我很想通过一个故事把这个变化描绘下来。
肯定会有,一方面自己就生长在这方水土中,另一方面我们表现的是时代市井画卷,世相风物志是我们很重要的美学表达。
至于“杭州新浪潮”只是说正好我们三个青年作者刚好被大家先看到了。我们三个人差不多时间都完成了第一部作品,也都还没公映,创作节奏差不多,这个倒的确很难得,一下子会变成一个面。至少小范围内这座城市的创作者大家会有信心,不一定非得去北京,会促进创作生态,事实上后面就会有很多作者马上跟上来了,不只是我们三个人。
仇晟:我是有一种想要拍摄“我眼中的杭州”的愿望。因为杭州这些年也形成了某种刻板印象,我想把这个印象打破。
我挺乐意接受的,因为我也挺喜欢祝新和晓刚的电影,也觉得有一些共性。
祝新:当然,因为杭州是我创作的源头和起点,包括下一部也会以杭州作为故事的蓝图。我觉得我还需要向其他两位大哥学习,希望下一部长片可以真正响应这个“新浪潮”的称号。
【7】
据我所知,就杭州来说,你们的同龄人或学弟学妹中学电影的越来越多,有不少是海归,虽然每个人成长的背景都会不一样,但作为已经拍出了第一部长片的导演来讲,你对同龄人有什么个人的经验和建议可以分享的?
顾晓刚:我也在学习中,为大家推荐两本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书:《刻意练习》及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仇晟:拍电影不是讲一个故事,而是去研究你关心的人,事,物。往往一部电影要持续两三年,靠一时热情是不够的。要谨慎地选择题材,拍真正有热情的事物。一开始不知道怎么讲故事不要紧,只要有感情就会慢慢找到讲述方式。
祝新:我的个人经验应该是不要在乎任何的现有条件,真正重要的是电影本身的力量,太多的人喜欢拿电影的其他部分当借口,说自己资金不够、没有好剧本等,我觉得我这个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这个电影到底要做什么,有没有坚决地要做这件事情,其他包括制作等方面都是电影以外的问题。
【8】
最近这半年主要在做宣发吗?对目前浙江和杭州的电影氛围如何看?目前有拍新片的打算吗?
顾晓刚:对,最近一直会参加电影节到年底,还有去法国提前做宣发,法国定在2020年1月1日上映,国内会紧跟国际,预计在过了年的开春。
浙江和杭州的创作氛围上如前面所聊到的,除了我们三位我还知道郑陆心源导演也快完成她的新片了《她房间里的云》,然后美院、浙传都会有不错的青年作者上来。
我们企划了长卷电影叫《千里江东图》,《春江水暖》是其第一卷,拍的是富春江的故事,春江经钱塘汇入东海,第二卷会讲述钱塘江的故事。
仇晟:最近一方面带《郊区的鸟》走一些影展,一方面在准备新片《犬父》,也是一个设定在杭州的故事。
2016年的时候,因为觉得杭州电影创作气氛沉闷,没有创作者而逃往北京,最近越来越多时间留在杭州,觉得整个交流创作气氛都好了很多。
祝新:不打算,因为本来就是一个私人的作品。现在气氛非常好,比我拍电影的时候热闹太多了。下一部《未来信》,一部也许会颠覆我以往经验的作品,明年开拍。
201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DAART.TOP大国艺术家•官方版权所有
大国艺术家©浙ICP备190089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875号33010202001976号
DAART.TOP大国艺术家网©文化“艺术未来,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