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春节,屯堡文化浓郁的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天龙村里,欢声笑语、掌声不断。当地村民头戴面具、背插小旗、手持矛戟等兵器,正演绎三国经典片段“三英战吕布”
春节,屯堡文化浓郁的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天龙村里,欢声笑语、掌声不断。当地村民头戴面具、背插小旗、手持矛戟等兵器,正演绎三国经典片段“三英战吕布”,用屯堡人的传统娱乐方式——屯堡地戏,迎接新春。
在今天的安顺,仍然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相传600多年前明朝军队“调北征南”至此,就地屯田驻扎下来,并繁衍生息。五里为屯,十里为堡,逐渐形成了“屯堡族群”。他们的居民建筑、娱乐方式等一直延续至今,屯堡地戏便是其中之一。
几百年来,屯堡人每逢春节,都会通过表演屯堡地戏来庆祝。今年69岁的陈先松坚持了40多年,他说:“年轻时表演屯堡地戏,主要是因为喜欢,只要村民们围起来一块场地,我们就开演,演的时候还很享受。”
因精通屯堡地戏,2018年,陈先松被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屯堡地戏传承人,开始在天龙村屯堡地戏传习馆承担教学任务。“你瞧,这是面具,我们屯堡人叫它‘脸子’,这是背旗,这是锣鼓,这些是戏谱……”一讲起屯堡地戏,陈先松便滔滔不绝、妙语连珠。
“脸子是屯堡地戏表演的灵魂所在。”在陈先松的家里,他一股脑儿搬出他的“宝贝”——十几张有些陈旧褪色的脸子。他顺手拿起一张说:“脸子的造型和用色必须和人物性格相符,比如关羽的性格特点是英勇神武,所以脸子是红色,造型特征是丹凤竖眼、卧蚕眉、黑色长须。”
话音刚落,他清了下嗓子,唱了起来:“次日五更天明亮,吕布出关讨战争;张飞提矛当心刺,吕布画戟便相迎……”陈先松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唱起屯堡地戏,腔调、表情中透露着自信。
如今,天龙村里真正懂屯堡地戏的人越来越少。“我们有义务做好保护和传承。”陈先松说。为保护、传承屯堡地戏,安顺市自2012年开始举办“百堂地戏进校园”活动,陈先松一直无偿在这些学校讲课。
“在我小时候,只有村里品德好的小孩才能学习屯堡地戏。现在大不一样了,年轻人只要想学,我们就教。”虽说如此,从村里到他执教的各个学校,陈先松在教学时强调最多的还是“学戏,更要学德”。
“在一百个弟子中只要有两三个人真正掌握了,地戏传承就有了希望。”在陈先松看来,屯堡地戏是民族文化遗产,希望能有一些真正喜欢、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传承。
今年26岁的邓艳华,便是陈先松口中少数真正掌握屯堡地戏的弟子之一。他15岁便跟从陈先松学戏,如今也在安顺、贵阳的一些学校教屯堡地戏。“除了教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忠、义、仁、勇’。”邓艳华说。
为鼓励更多人了解、学习屯堡地戏,挖掘合适的传承人,自2015年以来,安顺市每年在重阳节、春节等重要民俗节日,举办3至4天的民间屯堡地戏会演。有不少像天龙村这样的村寨,坚持在春节时组织会唱的村民共同表演,借助‘村’节传承屯堡地戏。
201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DAART.TOP大国艺术家•官方版权所有
大国艺术家©浙ICP备19008979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875号33010202001976号
DAART.TOP大国艺术家网©文化“艺术未来,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