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
{{ errorMessage }}


{{ errorMessage }}





{{ registerSuccessMessage }}

知行合一方能“德法兼修”

  •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9-06-20 09:42:23

摘要: 注重资源整合,合力聚气。学校以全校的实践基地建设为总盘子,挖掘不同基地的思政资源。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进行实践基地建设,力求形成一种聚焦“德法兼修”的实践教学活动网络化布局,以增量促存量、以存量激增量,使二者之间产生化学反应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同学们入脑、入心,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要求,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遵循。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让同学们入脑、入心,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未经实践检验的知识,不是科学有效的理论,理论若不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接受者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接受理论的过程是教学实践,运用理论的过程是实践教学,二者有机统一,方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环顾当下,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的人才培养通常存在两种弊病:或是实践活动缺少理论的贯通指导,活动目的性不强,导致无效的活动累积;或是理论讲述缺乏实践承载,学生的理论学习缺乏实践感知,最终导致学思践悟彼此脱节。

  特别是以往的思政课教学受制于大班教学及教学技术的局限,作为第一课堂的传统课堂教学体现实践性不足。加之学校各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等问题,作为第二课堂的学生实践活动没有被思政课堂教学有效吸收,导致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两张皮”现象。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能力建设,学习本身就是“学”和“习”不断交替印证、螺旋上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所有的教育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一体两面的整体。这就需要在思政教学的理念上始终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同时,在具体教学院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主要负责第二课堂的部门,如学生工作部、团委等,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机构协同、活动协力、内容协调。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两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学校在机制、资源、内容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注重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学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组织抓手,发挥其统筹作用,充分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将大思政的理念贯彻落实。

  注重资源整合,合力聚气。学校以全校的实践基地建设为总盘子,挖掘不同基地的思政资源。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进行实践基地建设,力求形成一种聚焦“德法兼修”的实践教学活动网络化布局,以增量促存量、以存量激增量,使二者之间产生化学反应。

  注重内容沉潜,涵泳活泼。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要落实在教学内容上,呈现在教学实效上。内容求到位、形式要活泼、关键在涵养,在教学设计上,学校大力推行思政课专题教学;在授课形式上,积极引入各类宣讲团成员进行宣讲活动;在活动聚合上,所有活动不一定在形式上体现“思政”字眼,但实则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如法学培养当中的同步实践教学、“法辩”国际辩论赛等都是鲜活案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定位,在机制、资源、内容等方面加大探索,始终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让思想政治教育一帆快进,卓越法治人才如潮而来!(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黄进)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 标签

今日头条

热点关注